3月24日,大庆师范学院铁人精神铸魂育人工作室开展了“油田《战报》红色剧本角色体验”实践教育活动。活动吸引了全校各民族学生代表积极参与,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让青年学子重温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历史,深切感悟各民族职工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青春活力。

本次活动以“石油会战中的民族团结”为主题,运用《黑金翻涌》原创红色剧本,巧妙地将上世纪60年代油田开发场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庆师范学院学生代表分别来自柯尔克孜族、纳西族、彝族、鄂伦春族、土家族、仫佬族等多个民族,在“拯救油井”等任务中密切协作,真切地感受到了各族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奋斗精神。

机电工程学院蒙古族学生张文博在活动结束后表示:“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石油人用生命诠释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活动重现了“1960年石油大会战”场景,并结合“石油工人过新年”的互动体验,让历史场景与现实感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大庆师范学院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民族工作紧密融合,打造了“石榴花开同心向党”品牌,荣获了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品牌培育单位。作为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长期以来,大庆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阐释、弘扬传承,将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学校育人实践的重要使命与责任。逐渐构建起“研究—实践—研学—推广”的一体化平台体系。近年来,先后获批黑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省“大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等,产出了《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百年铁人史话》等百万字的理论成果,并通过“大庆油陶”“《照见荣光》大型原创歌舞剧”等创新形式,把石油会战时期各民族职工“人拉肩扛”“端水打井”的历史创造性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体现了大庆师范学院在红色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教育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大庆师范学院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工作形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校将努力培养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全社会民族团结事业树立典范,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 来源:大庆精神研究院 审核:卞清霞 编辑:姜丰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