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新年,蒙古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大家穿新衣,互相拜年、献哈达、送礼品。
那达慕大会,蒙古语“那达慕”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一种传统的群众性聚会,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歌唱、舞蹈等。内蒙古自治区、盟、旗都举行那达慕大会,一般一年一次。
转山会,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庆祝,又称“浴佛节”。
雪顿节,藏族传统节日,每逢藏历六月三十日吃酸奶子,又称“藏戏节”。
藏历新年,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西藏绝大部分地区是一月一日(藏历与农历大致相同)开始过年。藏历年节一般是3天至5天。
望果节,西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从藏历八月一日起举行,为期不等,庆祝活动内容有赛马、演藏戏、歌舞、物资交流等。
达玛节,藏族传统节日,每逢藏历四月十八日左右举行赛马、赛牛和骑射。
萨喝达瓦节,西藏喇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的节日和藏族僧俗人民预祝丰收的日子。在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赶秋,苗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立秋日,庆贺一年来五谷丰登。
苗族新年,苗族的新年,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苗语叫“冷酿廖”。
四月八,①贵阳市附近各县苗族重要节日之一。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青年着盛装,群集贵阳市喷水池旁,纵情歌唱、凭吊、追念历史传说中的民族英雄亚努。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②布依族的节日之一,各地称呼不一,有“牛王节”、“牧童节”或“开秧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都休息一天,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庆年节,每年农历十月,是彝族人民的年节。彝族人民在年节中,饮酒、歌唱、互相拜年,祝贺这个节日。
火把节(星回节),彝族、白族等的最大节日,广泛流行于云南及四川部分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一至三天的晚间,男女老幼燃点火把,察看田苗,并饮酒欢聚,尽情歌舞。
歌墟(歌婆节),是壮族人民盛大的歌舞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日举行。
过端,水族盛大节日。水语叫“借端”,意为过年。水历以农历九月为当首,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举行,互相来往庆祝。1959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民把节日定在农历九月的同一个亥日,并举行传统的赛马及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瑶族新年,瑶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年时除了互相祝贺之外,还有射击比赛、耕作表演等节目。
三月街,也叫“观音节”,白族地区的重大市集和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云南和邻省各族人民汇集大理,交流物资,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集会。
哈尼族新年,哈尼族的新年有二:一为农历六月,一为农历十月。农历六月的新年也叫祭秋房或祭田节。
傣历新年,傣族新年是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农历三月的清明节前后。傣历在过年时,由于有一次盛大的活动泼水,所以也叫做泼水节。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又是青年男女寻找自己情侣的欢乐日子。
开斋节系阿拉伯语的意译,也叫尔代节或大开斋,在我国西北的一些地方称之为肉孜节。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内要斋戒,包括从破晓到日落前禁饮食等,穆斯林俗称这个月为“斋月::。斋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寻看新月(月牙),见月的次日,也就是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开斋,即开斋节。这一天,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并举行一些庆祝活动。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献牲”,也称宰牲节、小开斋等。时间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据传古尔邦节的来历是,先知易卜拉欣接受安拉的启示,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易斯玛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时,安拉派天使送来一只羊代替易斯玛仪的牺牲。伊斯兰教规定该日为“宰牲节”。这一天穆斯林要沐浴、着盛装,举行会礼,互相拜贺,宰牛、羊、骆驼等,然后将肉分成若干份,分赠给阿匐、亲友和贫民。
圣纪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相传穆罕默德逝世的月、日与诞生相差一天,是迁都第11年的三月十三日,故又称该日为“圣忌”。我国的穆斯林习惯将“圣纪”与“圣忌”合并纪念,俗称办“圣会”。节日活动主要有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等。